别用我们以前学英语的方法启蒙家人英语,那很多是错的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逐步提高,家人们的教学质量也在慢慢上升,越来越多的小学都开设的英语课程,甚至很多家人在上学之前就开始接触英语,家长们也早早的就开始启蒙家人英语。

英语培训

01 当前家人学习英语的现状

现在的家人,如果在学前不会说上几句日常英语对话,就会被别的家人耻笑,我们当父母的,也难免感到焦虑,生怕家人落后于别人。以前,我们上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现在,家人在幼儿园已开始学习英语,甚至,在一、二岁,我们就开始给家人磨耳朵,启蒙英语。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学习英语能给家人带来什么?

这还用想?随便一个当爸妈的,都能马上说出好几个家人学习英语的理由。但有一个理由,是很多宝爸宝妈们从未考虑过却又对家人十分重要:英语可以改变家人的思维方式。

有带家人去英语培训机构试听的家长都会在宣传手册上看过这么一句话:学英语提升家人的思维能力。

这句话常常被我们忽略,一是我们更关心培训效果,二是我们不了解。学英语可以提升家人的什么思维能力?若问培训机构的人,他们也不清楚。

我们那代学习英语,常常被社会诟病为哑巴式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会听会看会写但不会讲,而且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导致出现不合规范或者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有一则只有中国人才懂的笑话: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高速公路出车祸了,连人带车翻下悬崖。

一名路人经过喊道:“How are you?”

留学生条件反射地答:“I’m fine,thank you! And you?”

然后路人走了。

02 以前学的英语给我们思维带来哪方面的改变

我们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学习英语,多数是在背背单词和语法、苦苦做题,以及套用模版写作。你们觉得,这样学了这么久英语,有没有给我们思维带来哪方面的改变?

这个问题的答案,得从“整体性”汉语思维和“个体性”英语思维说起。

我们知道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和语言,不同的历史文化注定不同国家的人的思维方式有所差异。

现在主流认为,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整体性为主,重综合,直觉为先,忽视个体,强调天人合一。譬如,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群体取向、集体主义,注重维护群体利益,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再譬如,中国儒道两家都强调整体观点,将整个宇宙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注重从总体上来观察事物、把握事物,强调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我们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其实属于综合思维。

而英美国家的思维方式以个体性为主,重分析,依赖抽象理性,强调个人力量。譬如美国文化中的超级英雄,个人主义非常严重。再譬如英美民族都十分强调维护个人利益,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个人目标。还有,他们习惯从个体角度出发,把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科学发展如此之快、之好的一个原因。

这些思维方式,还能从语言中看出来,语言的词汇、语序、语义、语境和语句,甚至是写文风格和结构,无一不反映这一点。属于历史文化一部分的语言,从诞生之初就牢牢地刻上文化的烙印。

比方说,汉语注重整体印象,不受形式的约束,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意合法,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让我们从整体上将句与句联系起来,领悟其中的意义,这种方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句段没有形式上的完整(如主、宾语可以省略或隐含),句段与句段间往往没有明显的主从分别,基本上没有关联词语的连接等等。所以,我们看文章,可以一目十行,却不会漏掉多少重要内容,并且还能意会出文章想表达的意思。

而英语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形合法,重形式结构协调,属于低语境文化,即我们不需要依赖多少语境就能分析出一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这说明了是英语从个体出发、不依赖整体。过去认真学英语的家长,还记得那一大本满满关于英语时态、语法、结构、连接词等笔记吗,那就是形合法的证明。

我再举几个例子,你们感受一下:

①词汇

在词汇方面,两种语言的整体性和个体性思维主要提现在词性运用、词的意义以及词的形象程度等方面。这些太复杂就不展开说了,就直接举其中一个例子吧。例如“美”这个词,即可以作形容词,如美中不足,又可以作动词,如赞美,无论怎样,都不影响表达的意思,这是属于汉字的整体性。但英语中必须将它放置特定语境,在名词前它就是形容词“beautiful”,作主语它就只能是名词形式“beauty”,因语境不同,词语就发生变化,这就是属于英语的个体性。

再譬如,我们过去英语考试,会有这样一种情况:英语阅读理解,一大段话,只要其中有一个单词不认识,整段话我们就会看不懂,即使是猜,也会猜得很费劲。而中文阅读理解,即使有个字不认识,我们可以联系上下句来理解文意,或者从字的偏旁结构猜出意思来理解文意,一个字不懂,并不会过于影响我们。

②句法

在句法方面,整体性与个体性汉英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结构、语序、语态、时态等方面,这里以其中的句子结构为例给大家分析一下。句子结构的整体性与个体性思维差别体现在汉语句子成份的不完整性与英语句子成份的完整性。譬如“你来,我走”,在汉语中依赖上下文情境,可以有好几种解释,例如可以解释为威胁,“你敢来,我就走掉”,或者简单的陈述,“等你来了,我就要先走了”。而在英语中,要么写为“If you come,I will go.”或者是“When you come,I will go.”汉语的高语境特征决定我们在使用语言时较少用联接词,依赖上下文就可以得出整体语意。而英语是低语境,主要依赖联接词将各种关系联接起来。所以就要用“If”和“When”。

再譬如,汉语中我们可以省略主语,例如“(你)听不听音乐?”这里就省略了主语“你”。但在英语中,西方文化以人为大的价值观使得英语句子中不能没有主语“Do you listen to the music?”

③写作

还记得我们过去是按什么模板写英语作文的吗?在题目或者段首直接写主题,然后逐一分析,最后总结。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人写作思维模式,是一种属于演绎推理的思维逻辑的写作方法,即最重要的信息在前,最次要的信息用来结尾,国外的新闻报道,基本都是这种模式。

而我们中国文章,讲究“起、承、转、合”,从最小或者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写起,而重要的内容放到最后,即不到最后,不联系整体,我们很难知道作者的观点。这属于一种归纳推理的思维逻辑的写作方法,所以不像英语文章,观点一目了然,重“形合”。

03 中国家人学英语缺乏分析性思维

其实,上述的两种思维方式每个人都会有,也没有哪种好,哪种坏的区分,只不过是偏向性和多与少的问题。但学习英语,可以从中多感受到另一种思维方式,感受到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思维差异;运用英语,可以促进另一种思维能力(分析思维、演绎思维等)的发展。最关键,家人想学好英语,就离不开好的个体性思维,这两者相辅相成。

每年的高考状元,不论文理,每科的科目得分都不会低,这是废话了,偏科的哪能当状元啊。为何他们在每一科都能考好?原因有很多,但有个原因我可以肯定,他们的个体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一样好。不同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可以从多种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学习起来事倍功半。

看过一项研究说我们的家人在儿童时期,最缺的就是分析性思维,而国外家人却较为擅长。前段时间,清华附小的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诗词轰动了整个朋友圈,这些家人表现出来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令人佩服。这说明家人的分析能力只要用心正确培养,在小学即可达到很高程度。

回到开头那个提问,我们学了这么久英语,思维有没有哪方面的改变?

有的人会有,有的人没,这取决于怎么学习英语。活学英语的人,思维是有变化的。但大多数人,包括我以前,都是死学英语,学的是中国式英语,即用汉语的思维来学英语,无论是写还是说,都在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这样学英语,有何用?所以为了不让家人步我们的后程,我们最好还是帮家人找一个好的外教老师,让家人从小跟着外教老师培养好英语思维,在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家不错的英语机构的免费试听课:https://www.acadsoc.com.cn/lps/children/children.htm。

对于中式英语这样子的情况,我不想再次在自己的家人身上发生,相信各位宝爸宝妈也不愿意,所以究竟要怎样给家人正确的学习英语是大家需要考虑的问题。接下来,我将会继续给大家分享学前启蒙家人英语的那些事,欢迎继续关注儿童英语乐园。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